10種退燒方法,有孩子的存起來!

一旦寶寶發燒,很多父母都會擔心寶寶「燒壞腦子」、「燒出肺炎」,但其實只要寶寶精神狀態良好,溫度在38.5℃以下,父母可不用過於擔心,也不必急於吃藥。

發燒是寶寶生病的一種表現,它本身並不是病,基本不會對寶寶身體造成傷害,它只是病情嚴重與否的判斷標準之一。

並不是寶寶發燒了就要吃藥看病,也並不是不發燒就萬事大吉。

一般情況下,如果寶寶發燒不超過38.5℃,父母可以在家給寶寶進行物理降溫。物理降溫的原理只有一個,即讓寶寶的身體快速散熱,從而達到降低體溫的目的。

如果是感冒發燒,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要能讓熱量正常散發掉就好,即不要「捂」到寶寶。

總之,父母要清楚的一點是:降溫不是在治病,只是讓寶寶更舒服一些。大多數情況下,在寶寶沒有明顯不舒服前,都不需要降溫處理。

 

五種按摩退燒法

1

清肺經

肺經定位:無名指指腹。

操作方法:用拇指和食指夾住寶寶的無名指尖,從食尖向下推至指根50次,以清肺經。

2

推天河水

天河水定位:前臂內側正中,自腕橫紋至肘橫紋呈一直線。

操作方法:後用拇指蘸取少量冰水,推天河水50次。天河水即從寶寶手腕橫紋至肘部橫紋處。

3

按合谷穴

合谷穴定位:位於第一、二掌骨之間,也就是俗稱的「虎口」。

操作方法:用拇指點按寶寶左手合谷穴50次,然後換右手。

4

按大魚際

大魚際定位:手掌正面拇指根部,下至掌跟,伸開手掌時明顯突起的部位。

操作方法:用拇指指甲垂直按在大魚際穴,一緊一松地按壓2分鐘左右。

5

按揉列缺穴

列缺穴定位:前臂部,橈骨莖突上方,腕橫紋上1.5寸處。

操作方法:用拇指按揉寶寶手腕兩側的列缺穴各2分鐘。

五種家中實用物理降溫

1

熱水泡腳

可用溫度在40℃左右的溫水給泡腳,水要沒過腳踝。撫搓寶寶的兩個小腳丫,有利於血管擴張,又能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。

2

溫濕敷

即用毛巾浸於35℃左右的水中,取出后擰去水分,敷於額頭,每10~15分鐘更換一次。

3

捂住囟門

寶寶一歲半以前囟門還未完全閉合,父母可在寶寶睡著后,用手心捂住寶寶的前囟門,至到寶寶的頭微微出汗。一般來說,捂15~30分鐘左右寶寶就會出汗。

4

搓腳心和四肢

先搓腳心,再搓小腿、小手、胳膊、後背,最後將寶寶兩隻小耳朵搓搓熱,再搓搓百會穴。一會兒寶寶就出汗了,體溫也就降下來了。 

5

退熱貼退熱

跟敷毛巾方法類似,但其使用起來更方便。如果寶寶體溫不超過38.5℃時,可以不用。

*退熱貼降溫方法,建議寶寶發燒超過38.5℃后使用。

注意事項:

 

給寶寶穿輕薄衣服,有利於散熱。

 

千萬別給寶寶「捂汗」,否則可能加速寶寶體溫上升。

 

保證寶寶充分休息,多給寶寶喝水。

 

可以喝點淡鹽水,有利於「下火」。

 

 

    應多給寶寶吃流質、營養豐富、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。

 

例如稀粥、菜湯、果汁、雞蛋羹等。因為高燒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,影響寶寶的消化功能,此時吃油膩的食物,不僅不能吸收,反而會引起嘔吐或腹瀉,加重身體的缺水。

 

合理的口服退燒藥

 

如果寶寶溫度超過38.5℃最簡單、安全、有效的降溫方法,還是合理的口服退燒藥。當寶寶發燒溫度越來越低,發燒間隔越來越久,就表示父母可以逐漸安心了。

 

寶寶發燒時父母可參照以下規律,來判斷病情的嚴重與否:

如果發燒時手腳冰冷、面色蒼白,則說明寶寶的體溫還會上升;而如果寶寶手腳變暖,出汗了,就說明體溫不會再上升;如寶寶高燒超過39.5℃以上,精神較差,嗜睡或有驚厥等癥狀時,應及時就醫。

這10種簡單的退燒方法你都學會了嗎?